景點介紹
D1
高雄/金門
集合於高雄機場,搭機飛往金門尚義機場,來到戰役公園金門。
陳景蘭洋樓
金門現今最大的洋樓,為新加坡僑商陳景蘭先生於公元1921年興建,是金門華僑回鄉建造番仔樓的代表之作。屋身磚砌抹灰為主,外廊道採圓拱造型,建築典雅而清麗。內部展示金門華僑史及洋樓整建過程。
巡檢司小長城觀海
明朝時江夏侯周德興在金門所建的五個巡檢司城之一,目前看到的是2013整修後的型態,因為綿延的磚石又有《小長城》之稱。雖然沒有留下過去的樣貌,但新的峰上巡檢司也開始翻寫新的史章,在小長城上向外看也是清爽的海藍。
南石滬公園
位在金門東南角料羅村外海岸,過去是開挖地下花崗岩石的礦場,人為的開採痕跡,讓岩壁獨具美感,就像是迷你版的張家界,與另一頭的料羅海灣相呼映,記錄下金門曾經的產業文化史。
體驗「喊泉設施」抒發壓力!除了可以欣賞花崗岩景觀外,在南石滬公園內還有個有趣的喊泉設施,投幣10元後對著大聲公吶喊,遠方的噴泉就會隨著喊出的頻率及音量改變噴出的高度,是個很好玩的活動,透過吶喊還能抒發累積已久的壓力。喊泉的開放時間在夏令與冬令時不同,夏令(4~9月)為早上9點至下午6點,冬令(10~隔年3月)為早上9點至下午5點,另外每周四為固定的保養日暫停開放。
3D漂浮太湖船
太湖環湖步道上繪製了3D的船,再次為太湖畔創造一個新的亮點。太湖周邊有著保育類動物歐亞水獺活動,藉著畫作提醒民眾該區域為水獺棲息地,也深化民眾保育的觀念。繫在木樁上的小船,船上有歐亞水獺,船側有著躍起的錦鯉、優游的魚兒和漂浮的蓮葉,讓遊太湖的民眾又多了拍照打卡的新熱點。
3D漂浮西洋棋盤
太湖旁堤岸又多了新的打卡景點,這次是「漂浮西洋棋盤」,黑白相間的棋盤,上頭還有幾個棋子,特別的是,其中幾個西洋棋還改成風獅爺、戴勝、水獺的圖樣,十分應景。因之前陸續已經在太湖旁畫過漂浮斑馬線和漂浮船,因此整條堤岸都是「漂浮系列」,適合全家大小一同打卡拍照。
3D漂浮斑馬線
金門是臺灣歐亞水獺唯一的棲地,野生水獺常在夜晚出沒太湖,為了提醒駕駛人減速慢行,政府與文創業者合作創作彩繪班馬線,期望吸引大眾注意,減少路殺水獺的不幸事故。利用最新彩繪技術造成視覺落差,達到透視立體效果,讓平面彩繪像石板一般飄浮在空中,3D斑馬線也成為超夯網紅景點,想來朝聖的朋友,抓準角度站在3D斑馬線就可拍出在空中漫步的感覺囉!
太武山風景區
金門第一高山,山形從遠處觀看,像極仰臥的隱士,民間形容太武山有如「仙人偃地」,別稱《仙山》,到處為嶙峋蒼勁的花崗岩石,一路步行而上登高望遠,可以清晰的瞭望金門全島的外貌,令人胸襟大開。
延平郡王觀兵奕棋處
鄭成功當時鎮守與練兵之處,是整個金門島上展望視野最佳的地方。
倒影塔
位在延平郡王觀兵奕棋處後方,為八角的葫蘆型石寶頂,塔七級,八角型,高5.76公尺,是明初周德興在金門建三塔(茅山塔、文台古塔、倒影塔)之一。
毋忘在莒
由先總統 蔣公所親自題字,高十餘丈,字跡勁拔,氣勢雄偉,意在期勉刻苦自立,效法戰國時代齊國田單以寡敵眾的精神。
海印寺
又稱太武嚴寺,建於南宋咸淳年間,歷史已逾八百年,為金門當地香火鼎盛的廟宇,已列入國家三級古蹟。必訪篆有「海山第一」的石門關,與相傳孕有龍脈、能安寧人心的安心石。
D2
沙美摩洛哥(沙美老街)
為當時駐島軍人採買生活用品、看電影的去處,曾是金門最熱鬧的街道之一,在軍人大量裁撤與人口外移後,沙美商圈逐漸的沒落,這反而給沙美多了股美麗的惆悵感,雖然人口不再眾多,但是其獨特的文化力與美食卻深植於地方上,留下許多傳統風味的小吃與傳統的樣貌。老街經由插畫家巧手結合金門特色繪製壁畫,讓老街頹屋有金門摩洛哥之稱,成為金門異地風格打卡必去景點。
山后古厝文化村
金門保留最完整的古聚落房舍,16棟對稱工整的二進式雙落古厝,加上一座宗祠和一座學堂,被稱為《山后中堡十八間》,這十八棟古厝全部依山面海、井然有序,分三排排列,呈現出精緻而完整的閩南建築風貌,是金門的閩南古厝聚落群最知名代表典範。
村落由日本經商致富的王國珍及王敬祥,聘請江西建築名師設計,採事先規劃方式,從每戶位置、用途到室內空間、庭院、閣樓等,乃至壁樑雕畫、裝飾泥塑取材,都相當考究,歷時25年完工。文化村中還規畫禮儀、喜慶、武館等主題館,展出先民的文物,讓遊客瞭解金門的歷史。
馬山觀測所
位於金沙鎮的馬山,距對岸的角嶼僅2,100公尺,退潮時更只有1,800公尺,是金廈兩岸最靠近的據點,在過去是觀測對岸海上活動的軍事要塞,有「天下第一哨」之稱。進入觀測所大門後,會通過一段的戰備坑道,坑道內設有槍堡等軍事設施,天候佳時福建的鴻漸山清晰可見,讓過去的軍事印象重現眼前。
陽翟老街、金東戲院
電影《軍中樂園》拍攝場景
過去為金東師駐紮的軍事重鎮,亦是當時軍人娛樂消費的去處。在當年繁榮的商店街上,有電影院、撞球室、澡堂、理髮廳等,電影復刻金門60年代歷史場景,融合了在地人文與戰地元素,帶著遊客們一同穿越時光隧道,走進金門過去的場域風貌,使得片景中的陽翟更加熱閙,引起不小的觀光熱潮,也成了年輕人的打卡熱點之一。
慈湖三角堡
戰略考量而興建的慈堤,隔在堤外的是海域,在堤防內的部份就是現在的慈湖了,後來再增建了觀景平台,兩側還排列著近十輛坦克車,氣勢磅薄。慈湖三角堡位在慈湖西側,碉堡四周挖掘了壕溝作為防護,具有堅固的造型和迷彩外觀,堡裡是駐軍住宿和執行任務的生活區。
D3
翟山水上坑道
昔日國軍流下汗水堪稱鬼斧神工打造,金門戰備工事的偉大傑作與歷史見證,其內氣勢磅礡、令人嘆為觀止,是金門的精華行程。A字型戰備水道,總長約357公尺,是昔日國軍兩棲部隊的小艇基地之一,是八二三炮戰之後,因應兩岸軍事緊張,於民國50年開挖的,戰時供登陸小艇搶灘運補之用,坑內並有停靠碼頭。
古崗湖風景區(古崗樓)
古崗湖風景區
古崗湖是金門目前所剩唯一的一座天然湖泊,四周有梁山、紅山、大帽山以綠意環抱,湖畔低垂的楊柳隨風擺盪,在台灣島上看不到的「戴勝」鳥經常在草坪上覓食,四周也是各種水鳥聚集的地方。古崗湖優美的景緻可讓人心情沉澱,不僅適合讓孩子在草地跑跳,也可在午後漫步、探訪古崗樓,都是很好的旅遊體驗。
古崗樓
古崗湖上有座古色古香的古崗樓,建於西元1964年,由台北淡水的畫家、修廟專家、古物收藏家莊武男先生負責建築,方形三層樓的建築與古崗湖的綠波相互輝映,宛如國畫般的美景,飄灑著高雅的氣質。登上古崗樓頂能飽覽湖畔美景,天晴時波光粼粼,湖光山色描繪假期閑情。
後浦小鎮:模範街、清金門鎮總兵署、邱良功母節孝坊
後浦小鎮
金城在過去又稱為後浦,從古至今金門最熱鬧的城鎮非此地莫屬,更是當前的政治與經濟中心,除了保留下古建築,新的店家進駐更多了生機,還有駐地悠久的傳統小吃,蚵嗲、火烤蛋捲、廣東粥、鹹粿店,後浦小鎮獲選為『台灣十大觀光小城』實至名歸!
模範街
充滿南洋風情的紅磚拱廊,兼具民國初年中國式建築及洋樓古典雅致的美感,加上整齊美觀的街道,足以作為街道的模範,所以取名為模範街。模範街的興建年代正是金門海外華僑經濟實力最巔峰的時候,以當時最新進及最現代的南洋殖民城市做參考範本,採所謂五腳基的建築形式,用連續的廊柱呈現。
清金門鎮總兵署
自清康熙21年金門鎮總兵陳龍自金門城遷治後浦,這裡成為清代金門的軍政中心。清金門鎮總兵署為台閩地區僅見的總兵署,極具歷史價值。民國之後,相繼為金門縣公署、金門防衛部、福建省政府、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等政府機關駐紮處,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。現為清代軍政主題的展示館。
邱良功母節孝坊
建於清嘉慶17年,係旌表平寇大將邱良功之母貞孝守節的事蹟而設,為國定古蹟。牌坊由墨綠色的青斗石和泉州白石雕鑿而成,造型雄徫,雕飾繁多,是台閩地區現存牌坊中最華麗壯觀的一座;柱腳的石獅中有一尊被奉為《石獅仙姑》的彩衣母獅,傳說是邱母許氏的化身,被當地居民視為守護神。
金門/高雄
搭乘專車前往機場,帶著豐富美好的回憶返回溫暖的家。